今年以来,鹿洼煤矿采煤一工区深入贯彻上级关于降本增效的工作部署,始终将成本控制置于重要位置,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精准挖掘“降本增效”利润点,统筹推进增效“加法”与降本“减法”,确保降本增效工作扎实落地、成效显著。
优化生产管理,筑牢降本“源头关”。该工区坚守“精打细算、物尽其用”的原则,从生产管理源头发力降本。一方面,针对工作面两顺槽加强支护段的π型钢梁、背板、方木等材料,实施分类回收管理,经过处理后二次应用于工作面接顶及顺槽支护环节,有效减少了新料的投入量;另一方面,从严把控工程质量,通过优化两端头联网作业标准,降低网片的破损损耗率,同时严格执行割煤工艺,保障煤炭资源应采尽采。此外,加强对顶板维护的全流程管控,从源头上避免因维护不当产生的额外支出,让每一分投入都最大限度发挥效用。
强化设备管理,念好运行“效能经”。设备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核心抓手,该工区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。严格执行设备检修计划,建立健全隐患排查闭环机制,将设备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,有效杜绝了非计划停机现象,设备利用率得到稳步提升。同步深化修旧利废工作,安排专人对可修复备件进行专业检测与维修,实现了备件的循环利用;通过细化设备日常保养、润滑管理及点检制度,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优运行状态,显著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。为激活创新动能,积极组织开展技术革新活动,鼓励职工主动参与小改小革,提出合理化建议,营造出浓厚的“创新增效”氛围,持续提升设备运行质量。职工围绕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共23项,其中“煤机离合限位装置”等多项成果得到转化利用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安全效益。
深化修旧利废,打出变废为宝“组合拳”。巧打“变废为宝”组合拳,让废旧物资重新焕发生机。将两顺槽回撤的108mm排水管进行改造,用作注浆管路,使废旧管材再次“上岗”发挥作用。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加大设备修旧利废力度,组织力量自行维修智能化工作面综采支架配件,成功修复矿用本安电磁先导阀60余套。此项举措不仅极大提高了职工参与小改小革、修旧利废的积极性,还累计节约外委维修费用近20万元。
规范材料管控,实现降本增效“结硕果”。以“规范流程、严考细核”为准则,对备品备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。从计划上报、分发领用到现场使用,全程建立详细台账,并将相关管理环节纳入绩效考核体系。通过明确责任主体、细化管理标准,有效杜绝了因管理疏漏导致的材料丢失与浪费现象,确保每一件材料都用在“刀刃上”。该工区降本增效工作硕果累累:上半年计划原煤产量29.8万吨,实际完成33.98万吨,完成率高达114%,超额完成既定生产任务;上半年材料定额310万元,实际消耗276.5万元,节约33.45万元,消耗降低10.79%,在实现安全增产的同时,圆满完成了降本目标。